查看原文
其他

你可能误会了的欧美素质教育

2014-10-16 魏蔻蔻 少年商学院

  • 这是少年商学院微信(点击标题下方“少商学院”关注我们)的第535次分享,作者是少年商学院专栏作者、定居荷兰的生物学博士魏蔻蔻。

  • 截至2014年10月15日,已有225,852位朋友与您一同订阅微信公众号youthMBA。


少年商学院说

魏蔻蔻是最受少年商学院微信用户欢迎的专栏作者之一,她的《荷兰人如何引导孩子直面死亡》《荷兰父母如何引导孩子的金钱观》《欧洲学生为何不尊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文章(回复“koko”可查看)在少年商学院微信首发后,阅读人数都超过5万或10万。今天她和大家分享中国父母对欧美教育的一些误区:切勿东施效颦,打着“给孩子自由”的名号让孩子肆意撒野。文末附“趣课题”项目报名信息,欧美中小学最爱的创意挑战项目落地中国,蔻蔻是五位特约点评嘉宾之一,请8-12岁孩子之家长留意。


我每次从荷兰回到中国都很容易看到以下的情景:


年轻的家长带着四五岁的孩子出来聚会,孩子完全不理会在场的人,到处乱跑,大声喧哗,不少家长都会对我讪讪一笑:“我们现在也学欧美国家,让孩子自由发展,少点规矩,多点个性!”


有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了,在聚会场合,父母还得督促他们问候其他人。孩子完全不融入聚会的活动,自己玩手机,父母此时也会对我说:“我们家很民主的,用欧美素质教育的方式带孩子,多给孩子空间和自由,少干涉他。”


这种论调很让我困惑,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我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看到;一个十三四的孩子连打招呼都还要父母教,都不具备一个正常的交流能力,谈何“素质”呢?


大家都知道荷兰是个开放自由,社会容忍度很高的国家,但自由不是你认为的自由。譬如,在幼龄教育里面首先教的是规矩以及对规则和权威的尊从。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在没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会容忍散漫无礼。言论自由,也是要在没有歧视和对他人的人身及情感没有伤害的前提下。


▋荷兰老师不姑息无理的发泄情绪的孩子,而教不好孩子的妈妈也要“培训上岗”


在荷兰的幼儿园,如果一个小朋友不服从团队安排,不遵守公共场合的基本礼数,在被教育几次不改后,老师绝不会容忍,而会根据规定,让家长把孩子领回家,孩子要接受幼儿心理咨询师的评估和治疗。家长也必须配合,完成孩子能正常融入社会和团体的过程。有时候,家长自己也要接受培训。如果孩子不幸被确定为“问题儿童”,那就只能去收纳有行为和社交问题的孩子的特殊学校了。


我有个荷兰朋友有个四岁的儿子,上学前班的第一周,经常去毁坏其他小朋友搭好的积木,在公共场合到处乱窜,老师制止他,他就大哭跺脚,生气毁物。老师马上就叫家长来把孩子领走了。孩子妈带着孩子去幼儿心理师那里,在候诊的时候,孩子要吃摆在桌上的巧克力,妈妈对他说:“你 45 33228 45 15262 0 0 2908 0 0:00:11 0:00:05 0:00:06 3016能吃一块哦!”他吃完了一块再去拿,妈妈就说:“你不能再拿了!”孩子不听照样拿了就吃。此后孩子依样连续拿了5块巧克力吃,妈妈也重复了5遍:“你不能再拿了!”,可是对孩子的行为完全没有影响力。这一切都被幼儿心理师看在眼里,一进诊室,医生马上建议妈妈和孩子一起接受治疗,因为她完全没有对孩子的控制力。


在进行了行为评估诊断后,医生更肯定了之前的建议,对孩子妈妈说:“一些当母亲的基本能力,你还不具备,所以必须要学习。就像会计和医生都要有执照一样,你要通过训练取得当母亲合理管教你孩子的资格。”第一次咨询,医生就严格的训练孩子要知道在一个场所的“领导者”是谁,并要服从;如果你自己是“领导者”,那么就要服从社会规则和法律。无理的发泄情绪和不满,不会被姑息。


▋孩子的社交素质,可以通过和大人平等的聊天里训练起来。


再说说孩子的社交素质。我在少年商学院微信(id:youthMBA)专栏文章里分享过系列关于荷兰家庭教育的文章。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视社交礼仪和相互交流的地方。在一个家庭聚会里,孩子被教导要积极参与和融入交流,而当着大人的面不管不顾的玩手机是不被允许的。我先生是荷兰人,他家是个大家族,孩子众多,每次家庭聚会少则三十几号人,多则六十几号人,总要包个度假村或是大餐厅来搞活动。我们会给孩子们安排他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可在绝大多数时间(比如吃饭,下午茶和家庭游戏时),孩子们都必须参与和亲人的互动。在他们的活动时间没到和大人没有允许之前,他们不能做自己的事情。



上次我先生表哥一家四口从美国回荷兰探亲,家庭聚会被安排在一个自助餐厅。聚会因为人多,一般的传统就是吃上一道菜,大家就换个位子,好去和坐得远的亲戚也能聊到天。为此,表哥的两个儿子,一个十岁,一个十四岁一开始就被父母打散坐在桌子的不同位置,都没挨着父母坐,让他们自己多和在荷兰的亲友自由交流。


十四岁的Brahim当晚想看美国队在世界杯的足球比赛,开席前就和他爸爸商量能否只吃半个小时的饭,球赛开始了就离席去餐厅的电视间看球,不参与聊天。他爸爸马上拒绝:“我也很想看比赛,可是大部分在这里的家人都更希望和我们聊天。你可以每隔十五分钟起身去看一下比分,两分钟内必须回来。”Brahim没有讨价还价,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还站起身给大家幽默的声明:“我在以后的三十分钟内,身心全是大家的,可是之后,我每十五分钟会去看一下美国足球队的赛况,如果谁对‘最强大的美国队’的比分感兴趣,举手,我负责给你们更新!”


我坐下来,对面刚好是十岁的弟弟Armin,还没等我开口呢,孩子说话了:“蔻蔻,你更喜欢用哪种语言交流?荷兰语还是英语?我知道你肯定更想说中文,可是抱歉我的中文只会说几个菜名。”接着我们用荷兰语交流,我本想顺着孩子聊聊体育什么的,可是姨妈、表舅和两个姨婆开始聊宗教发展变革对欧洲现在政体的影响,我怕Armin觉得无聊,可一看,他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提一两个问题,再讲讲美国的宗教情况,比我还能聊。最后,他还作结:“其实我觉得,宗教之间的教义有很多不同,为此也进行了很多战争,有善有恶。虽然我不信什么教,但我觉得任何的教义本质上都是让我们能有力量成为更好的人,我们自己能好一点,这个世界也会好一点。”


▋跨国婚姻中,中国妈妈为何总抱怨荷兰爸爸定的家规太多太严


后来我和表嫂聊天:“你们在美国住那么大的房子,你一个人侍候三个男的,家务一定很多很累吧?”她说:“前几年有点累,不过4年前,他俩一个六岁,一个十岁的时候,就好了。他们的衣服都是自己洗自己叠,每周一人打扫一天家里,一人做两顿晚餐,我和他们爸爸只在我们该负责家务的那天做一下,所以一点也不累,因为大家都在共同承担。”



可能大家不相信,我认识的拥有跨国婚姻和恋爱关系的朋友抱怨最多的就是荷兰人的家规太多太严。很多荷兰爸爸和中国妈妈吵架最多的就是,爸爸认为孩子应该关上电视专心和父母共进晚餐,孩子吃完饭没经过允许不能离席,孩子对父母不能有不恭的态度。而妈妈觉得吃个饭随意就好,家里那么多规矩干嘛,孩子有个气不跟我们撒跟谁撒啊。爸爸认为全家过圣诞节,就算圣诞前夜没睡好,也必须要早起吃家庭传统的圣诞早餐,妈妈则说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吃个饭嘛,取消就算了,反正天天都要吃。欧美人的孩子,不是像中国人想象的那样是漫无边际的“自由”。


其实我们中国家庭也有很多有原则的教养方式,我自己就是从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出来的,所以我的教养和荷兰的这些规矩不谋而合。其实这种教养,教导的是一种对形式感的尊重,也是对自律和公众责任感的培养。想想看,在一个社交场合,最重要的不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自我约束力吗?而这种能力,就是从一点一滴,耳濡目染的家教和社会环境里学到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一些基本的礼仪和约束力,不要再说“那是欧美的自由和素质”,因为这样的孩子在欧美肯定会被边缘化,无法受到欢迎。素质,不是欧美才有,一些价值观和素养是全球共通的。把放纵当自由,把任性当个性,这在任何地方都不是素质教育。


少年商学院相关文章:

回复“koko”查看魏蔻蔻的其他专栏文章

回复“136”查看《瑞典人教孩子利他,但不学中国的“孔融”》

回复“394”查看《另一种形式的“不输在起跑线上”》

回复“294”查看《幸运的是,我考砸了》


开放报名,面向全国招募30名特训学员



欧美中小学生近两年热衷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在线互动学习+线下自主实践”模式的创造力挑战。挖掘自己的创造力潜能,及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这样的创新实践终于引入到中国并开始报名了。少年商学院联合有着十五年青少年创新教育经验的哈佛大学教育学硕士Lisa Kaufman,在中国开展第一期“趣课题”实战训练营,现面向全国公开招募30名8到12岁的特训学员,任何城市的孩子均可参加。


参与挑战的学员们将花五周的时间,围绕一个体系共五个趣味挑战任务,方向是生活创意与创意——从家庭、社区以及与生活相关的商业体中提升观察与探索精神,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顺利完成五个课题作业的孩子将获颁一份结业证书。


导师队伍:2位专业导师+5位行业精英:两位明星创新导师在线互动授课,全程跟踪指导。五位生物、商业、科技与互联网、物理与文化创意领域行业精英,对应训练营五周的学习与挑战,每周一位精英根据自己所从事领域的专业知识、技术与创新实践,为每个孩子做出点评,引导他们进一步解决问题,并发现自己的创意与创新性格。




名额有限,请通过微信留言的形式及时报名,格式如下:“趣课题+孩子姓名+年龄+家长电话+家长邮箱”(点击文章左下“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